文/张婷 江喻 图/陈睿
6月10日下午,我校优秀校友刘兆清教授应邀返校开展学术交流,于化工楼学术报告厅开展以”尖晶石电催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调控”为主题的专题学术讲座。本次报告由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唐子龙教授主持,学院师生代表与会。
报告会上,刘兆清教授就尖晶石电催化剂材料做了详细介绍。他提到,尖晶石材料的优势在于结构柔韧性好,但由于传荷效率低、反应动力学缓慢等问题易导致物质和电荷传递阻抗高、中间体与活性位结合强、活性位利用率低。针对这些难题,刘兆清教授研究团队提出电子结构改性、反应位点调控、活性位局域环境优化的创新思路。此外,他还指出,尖晶石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大比表面积、高机械强度和较好的结构柔韧性的优势,但本性活性较低,呈电中性,难与催化剂形成紧密界面结构,对此,刘兆清教授通过掺杂杂原子(O、N、S)进行电子结构改性。而对于尖晶石电催化材料与氧结合强的问题,他则用理论计算结合原位的方法实现尖晶石位点调控,最后用MnO稳定Co-Nx活性位,提升稳定性和选择性。
刘兆清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结束后,刘兆清教授同在场师生深入地进行了学术交流。参加学术报告会的广大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新闻链接:
刘兆清,广州大学,77779193永利集团副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羊城学者、“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国家级第二梯队),广州大学首批、第二期“广州学者”A类特聘教授、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兼任广州大学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洁能源材料研究所所长、黄埔氢能源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广州市清洁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电化学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与环境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清洁能源,致力于解决电化学能源转换和存储系统中电极材料的界面反应路径和作用机制的关键问题主要在尖晶石材料的组成、电子态优化及协同催化机制,镍基超级电容器的设计与功能化调控,杂化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机制等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通过深入研究电极界面反应过程中的电荷交换路径和相互作用模式,实现了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和器件优化。具体主持在研/结题国家/广东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等项目24项。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44篇,影响因子10.0以上论文46篇,28篇入选1%ESIHighly-Cited论文,1篇入选2019年度全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29篇封面论文,29篇引用100次,单篇最高引用达754次,论文被国际权威期刊引用13749次,H值58其中Angew.Chem.Int.Ed.(9篇),Adv.Mater.(4篇),EnergyEnviron.Sci.(2篇)。Adv.EnergyMater.(1篇),AdvaFunct.Mater.(5篇),Sci.Bull.(2篇).Appl.Catal.BEnviron(3篇),Chem.Comm.(10篇)等。撰写1个英文专著章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授权5项)。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1、2022)、入选全球学者库“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名单”(2021)。获2021年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
(一审:陈小庭 二审:周小明 周文革)